解构BIO Protocol:最大的DeSci基础设施,众多BIO子网共建生态繁荣 Foresight Ventures |2025-01-06 15:00 BIO 建构了目前最大的DeSci 平台,在确保安全和透明的同时,将极具金融化价值的science research 金融化,透过无数经过社群筛选的BIO 子网将用户创造的价值商业化并且透过分润回归用户。
作者:ian@Foresight Ventures
1.认识DeSci —> 质疑DeSci —> 理解DeSci 1.1 认识DeSci
痛点:
关於research 或knowledge 周边IP 维护、触达、归属权、收益分配的基础设施的滞後一直是一个痛点,尤其是在学术界。
那麽,在知识共享、发现的复杂领域中,如何平衡安全性、透明度、奖励机制和可访问性始终是一个持续的难题。传统模式通常依赖集中式验证系统,这可能限制了包容性和广泛参与。此外,现有系统可能无法充分奖励或认可知识贡献,这可能影响全面、集体知识库的发展。
解决的问题:
促成DeSci 的中心思想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平等地获取任何level 的科学和知识,科学研究的过程也应该是对大家公开透明的。因此,DeSci 致力於创建一个生态系统,使得知识的贡献者可以被激励并且分享他们的research,任何人都能permissionless 地浏览甚至迭代这些内容。
这就创造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科学研究体系,在这个新模式中:
1.2 质疑DeSci
DeSci 的初衷是为科学家或学者建立一个共享学术研究,获得research IP 归属权的生态,而对於其他用户,参与感更多在於对这些学术研究更轻易地触达。本质上来说,学术的象牙塔还是没有被打破,这个生态里的核心玩家依然还是最顶尖的学者。
在什麽场景下一个普通人会去在意如何更轻易的触达一篇学术报告?
恐怕除了在大学熬夜赶paper,毕业後就很难再有这样的需求了。从某个角度说,我们必须承认贡献有价值的学术IP 的能力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但从审视赛道和叙事的角度来看,这就是DeSci 的问题所在,他太过於清真和高尚了,以至於很难发挥web3 真正可以赋予他的价值,即社区效应和高效的经济体系。聚焦一点看,DeSci 的基础并不是一个开放的知识贡献平台,而是应该是一个基於高效token 体系和强大社区效应的活跃生态。这种经济的基础在於用户的广泛参与,如果用户并不能真正参与玩法中,没有足够的动力持有并且交易token,那麽币价、流动性和经济系统就无法支撑。
因此,核心玩家只是scientist 显然不make sense,也无法形成一个可持续的机制。
2. 什麽样的DeSci 更make sense 2.1 理解DeSci
Science =/= Knowledge
Desci 不应该只是科学家的领域,而应该是降低一般人接触science 的门槛。所以尽量避免用「science”,而是多提「knowledge」。 Science 天然为DeSci 设了一道门槛,而knowledge 可以是任何形态任何领域的数据。
而贡献自己专业领域或有兴趣的知识本身就是一件很有吸引力且容易产生裂变的事情。因此,对「science」格局的开启让社群的参与成为可能,也使得web3 能发挥它最大的价值。
我认为DeSci 应该是一个金字塔结构,把知识共享全连结的参与者和贡献者划分了不同等级,每个角色都不可或缺。学者作为金字塔顶端的参与者,贡献最核心的DeSci 本身的价值,同时也为项目带来爆点,拿新药研发这个场景看,DeSci 如果能参与或促成某种药物的上市,对赛道和项目带来的声量都是无法估计的。社群使用者作为金字塔底层的参与者也有底层的玩法,他们维持了整个生态和经济体系的高效运作。
2.2 DeSci 的基石— BIO
2.2.1 BIO 介绍
BIO Protocol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科学金融基础设施,旨在透过社区的协作,促进生物技术创新。它为全球社区,包括患者、科学家和生物技术专业人士提供资助、开发和治理科学智慧财产权的工具,以加速生物技术研究的商业化。
核心功能与运作机制:支持生物技术去中心化组织- BioDAOs
2.2.2 BIO in-depth
1)技术细节
Bio Protocol 的技术堆叠和架构设计旨在支援生物技术IP 的代币化和链上治理。
2)运作模式分析
1.BioDAO
BioDAOs 是BIO Protocol 生态系内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每个BioDAO 专注於一个具体的科学领域,最着名的就是vitaDAO。 BioDAOs 透过BIO Protocol 获得持续的资金、流动性和基础设施支持,以加速研究进展并提高专案成功率。
其中,母平台BIO Protocol 为BioDAOs 提供:
- fund:每个BioDAO 在获得批准後,会从BIO Protocol 财库中获得启动资金。这笔资金帮助BioDAOs 获得初始资本以支持早期研究项目,扩大影响力。
- 流动性支援:BIO Protocol 负责为BioDAO 提供链上流动性。这使得BioDAOs 可以专注於科学研究,而无需担心市场流动性管理问题。透过流动性支持,BIO Protocol 有助於提高BioDAOs 代币的流通性和市场价值。
- 治理:BIO Protocol 透过持有多个BioDAO 的代币,建立了一个元治理层。 BIO 代币持有者可以透过元治理对多个BioDAOs 的营运、资金分配和发展方向进行参与和决策。这种机制确保了生态系内的BioDAOs 在资金流向、研究优先顺序上实现协调。
- IP 商业化:BIO Protocol 透过其IP 代币化机制,帮助BioDAOs 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可交易的智慧财产权资产。这个过程让BioDAOs 将科学研究计画的智慧财产权代币化并在链上交易,帮助科学研究成果获得早期资本支持并实现智慧财产权的市场价值。
- 标准化框架:BIO Protocol 提供BioDAO 创建和运作的标准框架,包括代币经济学设计、治理结构和资料管理工具。透过标准化的框架和支持,BIO Protocol 降低了新BioDAOs 的创建难度,使其更快进入市场并有效运作。
2.Curation
BIO Protocol 的curation 机制旨在选择和支持最有前景的BioDAOs 加入BIO 生态系统。策展是一个由BIO 社群驱动的过程,透过这种机制,社群成员可以帮助决定哪些新兴的科学组织值得获得资金支持和生态资源。
Curation 的流程
3.奖励机制
Bio/Acc 奖励以BIO 代币的形式提供奖励,包括以下场景:
同时奖励也可以直接流向BioDAO 产品的用户:
4.ip-token
2.2.3 我们为什麽要投资BIO
在科学研究领域如何平衡安全、透明、激励一直没有解决方案。 BIO 建构了目前最大的DeSci 平台,在确保安全和透明的同时,将极具金融化价值的science research 金融化,透过无数经过社群筛选的BIO 子网路(eg vitaDAO)将使用者创造的价值商业化并且透过分润回归用户。因此,$BIO 会持续捕捉所有DeSci 子网创造的价值,是DeSci 领域最有价值的token。从长期看,人对health 和longevity 的需求会持续增加,BIO 将相关领域的参与和使用门槛极大的降低,是一个值得长期押注的项目。
产品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累积和迭代,在生态中出现过vitaDAO 这样的明星项目,可以证明产品的运作模式可行并且资本、学界对产品的需求是存在的。同时,创始团队在科学研究和web3 领域都有很强的经验,James 是orangeDAO 的创办人,也作为创办人参与了YC19W;Paul 是vitaDAO 和molecule 的创办人,团队在DeSci 领域有最顶级的影响力。
3. More than DeSci
DeSci 带给业界的想像空间绝不只局限在conduct research 或drug discovery 上。就像之前讨论的,如果把DeSci 的范围仅仅在science 上,那麽这个赛道的价值和规模化能力都会被极大地限制。如果把knowledge 共建的概念加进来,注意这里的knowledge 可以是任何领域、任何维度、任何大小的数据,那麽建构DeSci 的过程更像是建构了一个庞大的动态资料库。
DeSci + AI 怎麽做?
进一步说,DeSci 应该把知识碎片化,与其说DeSci 建构了一个去中心化的research 平台,不如说DeSci 在创造一个大家都有机会参与知识共建的体系。这种做法也天然地和web3 的社群属性相辅相成,DeSci 的生态中会促成不同领域的资料组织,例如Gym DAO 集合了一群对健身感兴趣或掌握了一些相关知识的人,Longivity DAO 集合了一群对生物医学有兴趣的人,甚至是赏金任务的DAO。例如一个导航模型,需要拿一个地区的不同街道的车流量、地形数据,这并不是非常成体系的数据,但确实是散户可以收集的。这些参与其中的使用者可能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或爱好者,在DeSci 的祝福下,任何人贡献的知识都有机会被其他贡献者不断丰富,而DeSci 也允许每个参与者所贡献的数据产生价值获得持续的分润。
这里最大的魅力在於,任何一个人的知识和数据一定是有限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数据都或大或小存在价值,任何research 的conduct 都是需要从最基础的knowledge 开始累积。如果透过社区共建的方式将碎片化的资料收集起来形成规模化的资料集,会产生1 + 1 > 2 的化学反应。
如果真正要把这套基於web3 的知识库做起来,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做社群、提升user base 来产生裂变,甚至冷启动阶段onboard researcher 都是次要的。这个和大多数DeSci 的玩法就不一样,但这种方式我觉得更加crypto native。散户参与并且持有token 的动力就是透过staking 加入数据组织贡献数据,来获得激励或质押的收入。贡献的数据越有价值,那麽这个数据被引用或关联的次数一定越多,那麽更多有价值的数据会使得相应的数组组织获得更多的外部收入和原生激励,因此这样的机制在激励用户参与的同时也促进了数据品质。
但在这样庞大的系统中,一定会有贡献很少或滥竽充数的用户,但其实这些垃圾数据的产生也不影响系统的运作,这些用户也会被允许去提供数据,从而参与staking 碰运气赚点最低档位的社群激励。
代币化深度数据BIO ProtocolDeSciVitaDAOAI代币经济学治理去中心化